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师生从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10月14日,机电工程学院在A05-0101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专题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张烨以“苦难辉煌力量源泉——长征精神”为主题作宣讲报告,学院2025级学生代表共150余人现场聆听。
讲座伊始,张烨以193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对长征“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经典论断为切入点,结合PPT中展示的红军长征路线图、历史影像资料,生动还原了1934年至1936年红军在“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绝境中,用双脚丈量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壮阔历程。他围绕长征精神的五大核心内涵,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展开讲解:在三河坝阻击战后的混乱局面中,朱德同志以“中国革命也会有个‘1917年’”的坚定信念凝聚军心;陈毅同志拒绝优渥出路,以“做失败时的英雄”的担当坚守革命队伍;王尔琢同志立下“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的誓言;飞夺泸定桥战役中,红军战士以“突破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纪录”的极限行军,在13根冰凉铁索上谱写英雄壮歌。这些故事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崇高精神。
在解读遵义会议历史意义时,张烨指出,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下,独立自主解决自身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他特别讲述了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周恩来同志为顾全大局主动让出红军总政委职务、叶剑英同志临危受命保护中央的感人细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政治担当与“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优良作风。
讲座尾声,张烨勉励全体师生将长征精神与新时代使命担当相结合,在学习科研中秉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在服务社会中践行“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艰苦奋斗”的宗旨。现场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既是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课,也是一次生动的价值观引领课,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实际行动传承长征精神。
据悉,机电工程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党史+育人”工作模式,通过开展红色经典读书会、长征故事分享会、重走红色足迹实践研学等系列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师生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